
Bauhaus風格豈止中環街市? 中上環博覽館活化必列啫士街街市 直上半山探索童話式大宅
最近中環街市活化後試業,吸引唔少市民慕名而至,週末室內非常擁擠,其實中上環活化地方又豈止中環街市,附近有另一個地方亦係由街市活化而成,最湊巧係同樣係包浩斯(Bauhaus)風格建築物,館內暫時仍然可見2014及2019年中立角度嘅歷史痕跡,值得兩個人行逛,而不遠處更有一座童話式大宅,適合愛好攝影打卡嘅拍拖情侶。
中環街市經過活化後,最近開始試業,位處中環至半山扶手電梯底,係一個有逾170年歷史嘅建築物,採流線形、包浩斯風格建築設計,橫向窗戶、水磨石梯、牆身都係獨特元素。事實上,中環街市如同旺角街市、舊灣仔街市,而中環街市則屬香港三級歷史建築,不過據資料顯示三級歷史建築物係唔受《古物及古蹟條例》保護,換句話說其實隨時都可被拆除。現時室內大多為小食店、零售店、百貨店,似乎有意演變成中環區內另一個購物地帶,簡單嚟講係活化成一個有如荃灣南豐紗廠嘅文青空間。
沿中環至半山扶手電梯直上,前往PMQ元創方方向,可以找尋中上環另一處同樣以包浩斯(Bauhaus)風格設計嘅建築物,PMQ離中環大館只係5分鐘步程,而該含有包浩斯(Bauhaus)風格建築物位置離PMQ則僅有1分鐘步程!
其實,呢幢包浩斯風格建築物係香港新聞博覽館(Hong Kong News-Expo)約有1萬呎空間,2018年尾已經落成,由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嘅必列啫士街街市(Bridges Street Market)活化而成,歷史方面可追塑至1953年二次大戰後。建築設計方面亦可見包浩斯風格嘅長形流線形窗戶,整體風格簡潔,僅以素灰牆、平屋頂設計,旁邊亦有保留舊有街市字牌。
而早期報業則以中區為發源地,相當有淵源,多間報館都設於該區,創辦唔少報章,如循環日報、南華早報、華僑日報、工商日報、週末報、真報、新晚報、紅綠日報、越華報等,街市附近一度被稱為印刷街,故此新聞為主題嘅博物館選址中上環亦算恰當。
館內含有香港開埠至今嘅新聞發展,包括政治、社會、人文、經濟,甚至娛樂、賽馬、體育,既有文字、圖片,亦有聲畫記錄,內容來自各大報紙、電視、電視新聞媒體,甚至近年網上新聞。當中新聞博覽館更有互動體驗專區,公眾課金後可以一嘗當新聞主播、記者滋味,亦可設計自家報章頭版。而地板上亦展示唔少報章,上層亦有跳飛機,而部份地板亦有金句節錄,值得深思。
新聞館內含有各大事回顧,新聞歷史事件同專訪皆仍然存在,例如1989年「六四事件」、百年前嘅「五四運動」、1997年「禽流感」、2003年「SARS非典型肺炎」,甚至2008年「奧運比賽」、2014年「雨傘革命」、2019年「反送中事件」,暫時仍然可見見證歷史痕跡,但就未見2020年「武漢肺炎」,只有少許疫情相關資訊,如展示防疫用品、銅芯口罩。不過,媒體歷史變化更新至2017年,似乎未有將2018至2021年最影響香港人嘅媒體歷史作出更新。
而館內一部份為美國公理會佈道所舊址,即現時嘅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,一代革命家「國父」孫中山先生亦喺1884年於該佈道所受洗,香港新聞博覽館亦有提及孫中山先生事跡。而想知更多與孫中山先生有關嘅事跡,一定要去離新聞博覽館不遠、只有5分鐘步程嘅孫中山紀念館!
孫中山紀念館則以愛德華時代建築風格設計,前身為甘棠第,屬法定古蹟,一幢20世紀古典建築物樓高4層,有如童話式大宅,華麗嘅迴旋柚木樓梯、壁爐、扶欄皆精緻獨特,加上優雅弧形露台、拱形木門,希臘巨柱、彩繪玻璃窗、復古瓷磚,百年建築可見一斑。
延伸閱讀﹕遊走中上環只識行大館? 帶你去半山童話式大宅 一條路線睇三種古典建築
E.A.Tips :
(1) 中環街市位處Donki對面,扶手電梯起步點對面,而中環街市上層亦可連接前往半山嘅扶手電梯。
(2) 香港新聞博覽館位處PMQ後街,離PMQ只有1分鐘步程,另一邊離Not One Less Coffee亦只有1分鐘步程。
(3) 由香港新聞博覽館後面繼續上一條街,亦可見到孫中山紀念館,步程相距僅5分鐘。
(4) 香港新聞博覽館為免費入場,逢星期一休館,每日開放時間為10:00至19:00,星期六、日會有導賞團,一般需要於官方網站預約,但如果碰巧人數唔多可以即時Join。
(5) 香港新聞博覽館雖然免費入場,但館內部份體驗需要付費。
(6) 僅記遵守禮儀,進入博物館勿喧鬧。



香港新聞博覽館





